信息正文
中医理论

第一章 中医基础
一、阴阳学说(最早记录阴阳学说的是《黄帝内经》)
1、古代哲学思想,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
阴阳:为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静止的,黑暗的;阳:活动的,光明的。
最初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2、阴阳属性的基本特点
   一般说属阳的特点是:运动的,外向的,湿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
         属阴的特点是:静止的,黑暗的,下降的,有形的,内向的,寒冷的,抑制的。
二、脏腑学说(中医核心)
  (阴)五脏:肝、心、脾、肺、肾、心包
  (阳)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臟象:臟指内脏,象指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
(一) 中医脏腑是以部分功能综合为体现的,是概念的非实质性的器官。
1、肝: ①主疏泄调达(与心情有关);
②主情志(气血顺畅、协调、正常);
③肝藏血(有调节血液的功能);
④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
⑤肝主筋开窍于目。
2、心: ①主血脉(血液、气血、津液);
②主神智(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灵活,语言流利);
③心合脉开窍于舌(睡眠不足,心火过盛、舌尖发红,异常则舌卷、舌强、语塞或失语等)
3、肺:①主通调水道“行水”(如小便排畅与否,选穴:合谷、风池、大椎、关元、中极)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是肺气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代谢所起作用的概括。
1)宣发:将脾转输来的水液输布到体表,经体表组织器官利用后一方面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肺的呼吸排出部分水份。
2)肃降:将水液输布到内脏,经利用后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化成尿液下输膀胱和排出体外,所以称:“肺为水之上源”。
②主呼吸;
③主皮毛开窍于鼻(鼻出血、无汗、尿少、水肿、痰浓)。
4、脾:(后天之本)①主运化(消化、吸收);
②主统血(不让血液外溢,是指脾气有统摄血液而不使其溢于脉外的作用);
③主肌肉开窍于唇(颜色,干湿程度),口腔溃疡→脾热所致,肌肉萎缩。
5、肾:(先天之本)①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侏儒补肾气);
②肾主水,主纳气(浮肿)对津液代谢起着主宰作用。一方面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推进着津液的生成,输出和代谢;另一方面肾脏本身通过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成尿液,下注膀胱排出体外。
(二) 六腑功能:共同生理特点,主受盛和传化水谷,将饮食物腐熟消化,传化糟粕。
1、胆:主化生(贮藏胆汁,有重要的消化作用)疏泄(口中发苦,目黄则降腻,不能吃油腻)。胆汁来源于肝,由肝之余气所化生,随消化的需用排于肠中,代谢废物的排泄。
2、 胃:主受纳(接受一切)腐熟,初步消化。
3、 小肠:主吸收(营养)分清泌浊。将通过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吸收)和食物残渣(推向大肠)两部分。
4、 大肠:传化糟粕。
5、 膀胱:贮尿、排尿。
6、 三焦:上焦(心、肺);          中焦(脾胃);         下焦(肾、膀胱、子宫)。
概念:①指六腑之一;②不指单纯部位。
作用:调节气机,人体气血的调节器。
气血: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人体营养性的物质基础;津液:所有水湿类的东西(唾液、小便等)。
《灵枢?营卫生会》归纳三焦的功能特点为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生病
一、病因
病因: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亦称“致病因素”“病根”。
1、外因(外机)(风、寒、暑、湿、燥、热或火)外感六淫自肌表,口鼻而入,侵犯人体,属外来之邪。①风:外风,自然界的,感受风寒,属“百病之长”,是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风邪伤人致病变部位不固定,由于风性善行,正气虚,邪气盛。“扶正祛邪”。内风,脏腑功能失调。
如:胃  实症的痛:强刺激、时间长     实则泻
虚症的痛(受寒引起)补法     虚则补
②湿:湿气与气候有关
南方人:湿气重、祛湿
北方人:寒气重、保暖
③燥(秋季):易伤脾、大肠、肺(内燥:热盛伤津)
④火:火气,易生风动血,易伤津耗气。
2、内因(内机):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惊(伤肾)。
致病特点:七情皆从心而发,直接伤及心脏,影响脏腑气机,多发为情志病,病势变化与情志波动关系密切。
3、饮食方面:①量      ②营养的搭配        ③规律性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4、劳逸程度:久坐伤脾;久立伤肾;久卧伤筋。
5、疠气:疠气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其致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性较重,是病症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6、寄生虫:常见寄生虫有:蛔虫、钩虫、蛲虫、绦虫、血吸虫。
① 蛔虫: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伴手、面色萎黄,寢时磨牙,便出蛔虫。
② 钩虫:手足皮肤瘙痒,喉痒,胸闷,咳嗽。
③ 蛲虫:肛门奇痒,夜门尤胜,睡眠不安,夜间可在肛门处观察到细小白虫。
④ 绦虫:腹痛、腹泻,食欲亢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大便常排出白色扁的虫体节片等。
⑤ 血吸虫:早期可见恶寒发热,倦怠发疹,咳嗽胸痛,继则腹泻,下利脓血,日久则腹胀,晚期则腹大如箕,形体消瘦,甚至吐血、便血等。
7、 药邪:称用药不当而造成疾病为药邪,常由用药过量,药物炮制不当,药物配伍不当。
致病特点:表现为中毒症状,发病急,病势易趋危重状态,加重原有病情,变生其它病症。
8、 医过:指医疗过失,一般是指由于处方笺语言不妥,文字不规范,或误治,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9、 外伤
10、 先天因素
二、病机
定义: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中医病机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1、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以及津液代谢失常等。
2、系统病机;外感病机,卫营血病机和三焦病机等。
   经络病机:脏腑病机、官窍病机等。
3、症状发生机理:全身症状和各系统病变常见症状发生机理以及疾病的传变等几部分。
中医病机学的特点:表现为根据以五脏为中心的臟象理论,一般多是把局部病理机体变化和全身联系起来,通过脏腑组织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来探讨疾病的发展,传病规律,从而形成了注重整体联系的病理观。


第三章          中医诊断学

诊断:察看、询问、检查病人、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病情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患者病症作出概括和判断。
1、望:①看神色、气色;②看面色
黄——血虚,脾虚;         黑——肾阴虚,胃阳虚;         红——面色微红,高血压;    
  白——气血虚,贫血;       青——肝脏功能不好。
③看舌苔,舌质(形状、大小、胖瘦、颜色)
红——热           白——寒            褐色——肠梗阻
舌苔重——邪气重,舌上有厚厚的黄苔多半是浅表性胃炎或是胃溃疡复发。
2、闻:嗅—— 气味;        听 ——声音。
3、问:吃饭、大小便、睡眠等正常与否。
4、切:①切腹          ②切脉       三部九候:头(天、地、人)、手、足。
三部九候:①为《素问》三部九候说法
          ②为扣脉中寸、关、尺,每部有浮、中、沉三候。
脉诊部位有三种:①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②扣诊法——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扣分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桡骨茎突)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左:心、肝、肾                                   右:脾、肺、命门
寸                         关                     尺
左:心(膻中)               肝(胆、膈)             肾、小腹
右:肺、胸中                   脾、胃                   命门
常见脉象:1)浮脉:主表症:轻按即得,重按反弱。        
主:感冒、发烧
          2)沉脉:脉象:轻按不应,重按乃得。          
主里症:内脏疾病、感觉、沉缓
          3)数脉:一息五主以上(每分钟大于90),正常70-90/分。
 主热症:有力为安热,无力为虚热
          4)迟脉:脉来迟缓,一息四到以下(每分钟不足60次)。
 主寒症:脉搏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迟来一息至唯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5)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寒症:肝胆病、痛症、痰饮、症疾
6)滑脉:往来流行,应指圆滑,如珠滚盘。
主病:痰饮、食滞、安热、淤血、妊娠、主水湿
          7)结代脉:心脏病,没有规律跳动。
 平脉发生生理性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四季气候的变化: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②地理环境:南方:暖、湿,脉象多细软,略数;
北方:地势高,寒燥,脉象沉、实;
③性别:女比男脉象弱而快;
④年龄:小孩脉率较快,青壮年有力;
⑤体格:胖人多沉,瘦人多浮;
⑥情志;
⑦劳逸;
⑧饮食。
“一息四至”一息——呼吸,每次诊脉时间不少于五十动,而以3-5分钟为宜。


第四章           电子脉冲针灸

脉冲电针:商业名:万汇“好大夫”
          产品名:低中频脉冲治疗仪(电疗仪)
1、分类
按产地:①上海、江苏、浙江(华佗治疗仪、康伴治疗仪、康生治疗仪)
②山东:专病治疗仪(高血压)
③黑龙江:灸疗仪、仿灸仪
④广东、福建:音乐治疗仪
⑤陕西、河南:磁极针
2、电针灸的种类
频率:低:20HZ——1000HZ
中:1000HZ——10000HZ
高:10000HZ以上
①低频电针仪:频率低,治疗范围广
按摩器——阿是疗法,“天宗”“天应”“痛点”
②调制波电针仪
两种波形在一起能克服电适应(强度不变,频率不变,起初刺激时最有效)
③音频治疗仪
④专病治疗仪
⑤经络导平仪(南京较盛行)
3、脉冲波形与治疗的作用:
①疏波——30HZ以下,主治中风病;     密波——30至1000HZ,镇痛效果较好。
②连续波——疏、密波联系在一起
③间断波——能克服电适应,肌肉萎缩
④顺经取穴
⑤针疗、罐疗一体化
4、保健
①灸足三里:调节肠胃功能
②美容:面部强度小,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微循环,加速营养成分带到面部各个地方。
第五章     针灸为何能治病

1、具有镇痛作用,能疏通经络;
2、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如感冒,支气管炎;
3、提高人体免疫力,激活人体细胞,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
4、调节脏腑功能;
5、扶正祛邪。


第六章          配穴原则

1、 本经选穴
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选择与之相应的脏腑穴位
2、 表里经配穴
取本经上的原穴位,配表经上的络穴
3、 前后配穴
胸前,腰背后:如天突——大椎 ;              治支气管炎 :神厥——次髎;
胃病:中腕——胃俞;                         腹泻:天枢——大肠俞(便秘)
4、 上下配穴
头痛:强间——丰隆;                        心胸疾病:内关——公孙
5、 左右配穴
①左病右取            ②双侧同取        ③取同则(治患侧)加强穴位协调治疗作用


第七章               病症分析
 
1、 中风(中医名称)(黄帝内经有记载)无概念有症状
①中络    肌肤不仁,说话不利
②中经    举动不能活动
③中脏腑  不识人(植物人)
原因:肝风内动,挟痰阻络,经络不通,气血失畅,运动不能。(中医)
西医说法:脑血管意外。
选穴:上肢: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
下肢: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太冲、解溪
脑梗塞:脑血管本身的病
脑栓塞:心脏病导致心脏上的栓子被血液冲到脑部
脑溢血:高血压、高血脂,血管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破坏形成出血
2、 胃病
① 脾胃虚寒:痛势绵绵
② 胃阴不足:烧灼感,舌苔少薄
③ 肝火犯胃:面红耳赤,肝气郁结
辨证施治:同病异治:同一种病症可以选取不同方法治疗
          异病同治:不同的病可以用一种方法或穴位治疗。


第八章       传统中医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医学的基础理论核心,是中国古代医家的重要发现。
经络是经脉搏和脉络的合称。 经是指直线,络是指网,脉代表血管。经络是人体中运行气血的大小通路,大的主干是经脉,小的支干是络脉。最早记载经络学说的书籍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书《经脉》篇。
经络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脏腑器官和四肢百骸联成一个有机整体,能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维持人体各部功能活动的相对平衡。经络的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沟通上下,联系内外。因为一个的皮肤、腠理、五脏是一个相互连属的有机体,经络通过遍布全身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联络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营养自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家物质基础,气血对机体各部分组织有营养作用,它必须通过经络系统传输弥散作用来实现。
3、经络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尤其是皮部和络脉有抗御外邪的作用。
4、由于人的身体内外连属,所以经络同时又有传注病邪,反映病症的特点。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经络中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同时还包括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经脉包括十五大络以及许多难以计浮络和孙络。针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中医学精华。针灸的学科范围在不断的扩展,已经由早先的一根钢针治病发展到电针,脉冲针达到循经感传的目的。


第九章      日常保健穴位

1、涌泉
   位置是足底部前掌凹处。“涌”指水向上昌,“泉”指泉水,意喻该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部昌出来的情况,涌泉主降一切,降压、调息对高血压、晕厥、下肢瘫痪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风池
   “风”是指风邪,“池”指池塘,这里是凹陷,本穴在项侧凹陷处,是风邪易于侵犯的地方。主治病症为感冒、头痛、眼病、高血压以及脑部疾病。
3、 足三里
“里”指寸,表示膝下三寸处,足三里是人体第一大补穴。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肠炎、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高血脂症、中风偏瘫、阑尾炎、膝关节痛。
4、 合谷
“合”指会合,“谷”指山谷,合谷是拇、食指相合处。主治病症为感冒 ,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等。


第十章     防老抗衰之法

中老年人从45~55岁的10年是人体衰老最迅速的10年,如何延缓衰老,强身保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1、用脑不伤神,提倡多用脑,因为用脑可以益智,但不能过度,过度则伤神,中老年人可用脑30-60分钟休息一次。
2、 劳不伤筋,体力劳动壮筋骨,强体魄,通经络,活血脉,但应量力而行,否则会伤筋骨。
3、 生活要有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4、 要修心养性,调整情态,清心寡欲,淡薄名利,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心胸开阔则百病皆消。
5、 讲究卫生,要勤洗理,常换衣,保持室内卫生和空气流通。
6、 禁烟酒,合理饮食,提倡:
①少食多嚼;
②少肉多菜,多吃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
③少盐多醋,可防止维生素C破坏;
④少糖多果。
7、 少愁多乐,少车多步,适衣莫捂——提倡“衣着八分暖”。
8、 调理情操,要懂得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要挖掘情绪,避免情态推敲伤及五脏。
9、 合理保健:是药三分毒,要多采取理疗控制感染,增加肌体免疫力,促进炎症吸收。
10、 针灸施治口决:
肝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颈项录列缺
    面口合谷收          酸痛取阿是        胸胁内关谋
    发热找大椎          肩膀有曲池        涌泉来降压
    惊风太冲急          妇科三阴交

 

     第十一章      针灸治疗仪原理、功能特点及同类产品比较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生命由气、血形成。气伤则痛、血伤则肿。
气生血而养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通则疾病愈。
传统针灸:断针、晕针、血液交叉感染等缺点。捻转拉插产生电脉冲治疗。
一、 治疗功能
① 针灸:不会出现晕针、断针、穴位不准等情部。
② 电疗:安全电流    <36V安全电流。
③ 磁疗:利用人体这个导磁体与输出的交变电流进入人身后重新产生磁。
④ 罐疗:走罐可以起到刮痧的效果。
⑤ 刮痧:新功能。
⑥ 保健:大椎治感冒,足三里治肠胃,劳宫穴调节自身正气。
二、 产品的特点
  1、治疗范围广,尤其是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病。
  2、疗效显著。
  3、针疗、罐疗双效合一。
  4、刮痧。
  5、医疗技术新突破           手足水针反射疗法——新世纪疗法
三、 好大夫与传统针、罐疗的对比
  1、操作简单,采用微电脑集中控制
  2、使用方便,体积小,携带方便,随时随地治疗
  3、避免血液交叉感染
  4、减少患者治疗时的恐惧感
5、与传统罐疗相比,避免烫伤,易起水泡等缺点
  6、针、罐叠加,实现双效合一
  7、实现医疗家庭化
四、 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1、脉冲类(怡达、依莱克医士、今通)
 ①治疗原理:中医经络学为基础。
②功能特点:“好大夫”集多种功能为一体,怡达针灸笔无定时功能,依莱克医士只有针灸疗法,疗效不明显。
③使用方便程度:相当方便。
④治疗范围:含盖了传统中医治疗的各种疾病。
2、药物渗透或热敷类(六合、绿海、华洋)
①治疗原理:以药物治疗为主
②功能特点:热敷及药物治疗
③使用方便程度:某些部位不方便做治疗
④使用范围:疼痛类、风湿类疾病、其它疾病做辅助治疗
⑤缺点:烫伤皮肤,夏季起水泡,冬季易感昌
3、磁疗、罐疗类(哈慈、康祝)
①治疗原理:无脉冲、与传统罐疗相同
②方便程度:极为不便
③治疗范围:疼痛类、风湿类、其它欠佳
④缺点:拔罐时皮肤起水泡及皮肤溃疡
4、远红外线类(利德、周林)
①治疗原理:热疗,远红外线烘烤
②方便程度:时间、地点受限制
③治疗范围:疼痛类、风湿类,其它疗效一般,甚至无效
④缺点:使用不便,显效慢,治疗时受天气影响,治疗病症单一等。

 


第十二章    降压测压仪治疗原理,功能特点及同类产品比较

一、 测压降压原理:电子听诊与电针灸治疗相结合,传统(听诊测量血压)
医用降压仪:①对特殊传感器收集的信号及分析,并将柯氏音放大;
②将柯氏声信号频率进行调整,适宜辨别。
二、 降压原理
高级神经活动紊乱,是高血压病的主因。由于长期反复的精神过度紧张及疲劳,或强烈的精神创伤,使高级神经活动了生紊乱。外界不良刺激引起大脑皮质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或兴奋与抑制失调,因而在大脑皮质形成顽固的“停滞性”兴奋灶,使皮质下视丘和延脑等血管运动中枢失去正常调节功能。最初皮质抑制过程占优势,皮质下中枢释放,故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因而引起全身小动脉张力增加,形成血压增高。降压仪所输出的特殊信号作用于选定的末梢神经的感受器(穴位),通过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使血液中的乙酰胆碱含量上升,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副肾素、多巴胺含量降低,使高度兴奋的血管运动中枢得以控制,从而解除了全身小血管的痉挛,血压下降。根据祖国医学理论,高血压的发生,主要是肝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导致肝阳上亢,气血上冲头脑,致使面红耳赤,头昏头痛,烦躁不安,血压升高。降压仪所输出和特殊信号作用于选取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调整肝肾,心平潜阳,则症状消除,血压下降。
三、 降压与药物的区别(溢血,偏瘫)
  1、无毒副作用               2、使用费用降低             3、时间短
四、 降压治疗效果
   医用降压测硬度仪经过临床验证,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35.3%,收缩压下降幅度平均为19.68mmHg ,舒张压下降幅度平均为11.52 mmHg,平均持续时间为3-6小时。
五、传统血压器与针灸血压器比较
传统的水银柱,价格低,准确性高,柯氏音小,适合于专业人士使用。
目前市面流行电子血压计原理局限,普遍存在灵敏度高,精度差,适应性窄。
六、医用降压仪与同类产品
1、 效率高,使用方便,针灸拔罐,手足水针反射疗法
2、 降压持续时间长
3、 可随时观察治疗效果,把握病情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4、 治疗、测试合二为一。